谷殿明儿子郑重与孙子一击,雷锋精神在儿孙心中落了地。中原网记者/摄
雷锋圣火在谷殿明之后有了传递之人。中原网记者/摄
中原网2010年3月4日讯作为一名商人,他带领手下员工,率先在中原商界举起了“天天学雷锋”的大旗;他学雷锋不是悄悄地做好事不留名,而是大张旗鼓地宣传雷锋精神,他说,最大愿望是想通过自身行动,引导社会各行各业更多的人,都来加入学雷锋的“阵容”。他说服子女和家人,用奖励的方式引导员工自觉做好事,以10万多件学雷锋义举,改变了社会上部分人的冷嘲热讽,让雷锋精神长驻二七燃气具大卖场……今天上午,在3月5日雷锋日即将到来之际,他又作出一件轰动的事,举行隆重仪式,将雷锋精神当作传家宝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与孙子。
谷殿明说,学雷锋做好事一定要留名
在郑州的“雷锋”群体中,谷殿明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一位。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商人身份,更因为谷殿明已把弘扬雷锋精神当成自己的“事业”。
“只要我不死,学雷锋行动绝不停止!我不仅自己学雷锋,还要带动家人和员工都来学雷锋,甚至花钱宣传雷锋精神,让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结合自身实际学雷锋做好事!”2010年3月4日,已坚持天天学雷锋13年的郑州“商海活雷锋”谷殿明,又以他固执而又浪漫的方式,为学雷锋生涯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3月4日上午10时,身为二七燃气具大世界总经理的谷殿明召集来自己的儿子和孙子,把雷锋精神当作“生意经”和“传家宝”,郑重其事地要求儿孙加以继承和发扬,当众举行了隆重的爱心接力传递仪式。
几十名“雷锋战士”站姿整齐,她们身上披着鲜红的绶带,绶带上写着“雷锋精神代代传”的字样。当“雷锋班长”谷殿明把象征着雷锋精神的一支“火炬”传递给儿子谷玉桥,再由谷玉桥传递给刚刚成年的孙子谷世涛时,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。
“去年闹金融危机,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比去年增长了近一倍,实践一次次证明,学雷锋和做生意并不矛盾,雷锋精神就是我的生意经!”谷殿明满怀深情地说,“这不是说我老谷如何经营有方,而是雷锋精神在闪光!即使在经济社会,人们也打心眼里认可雷锋精神!”
谷殿明说,“一个人挣了钱不知回报社会,充其量是个‘挣钱机器’。在坚持了13年之后,我一定会把天天学雷锋坚持下去,生命不息,学雷锋绝不停止!由于坚持学雷锋,我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,大世界也成了老百姓信得过的企业。现在中原路修地铁交通不便,还有不少市民赶到这里,他们说的话让人心里很热乎:老谷呀,不在你这里买的灶具你都免费修,在你这里买东西,我还有啥不放心的?”
爷孙三代爱心传递雷锋精神
在爷孙三代爱心大传递现场,看到谷玉桥和谷世涛满脸喜悦,接过了象征着雷锋精神的“火炬”,谷殿明的脸上也笑开了花。
早在10年前,谷殿明刚刚打出“天天学雷锋”的招牌时,家人对他的行为并不理解,也不情愿打心眼里支持他。
“做生意讲的是如何挣钱,你天天学雷锋免费给人家修理灶具,这不是往外边扔钱吗?”不仅家人不理解,一些亲戚朋友也不理解,他们轮番劝告,让谷殿明少干冒傻气的事儿,专心做生意挣钱。
生性倔强的谷殿明并没有听从家人和朋友的规劝,反而把天天学雷锋做得“变本加利”。1997年开始,他推出的是免费修理灶具的学雷锋行动,当时有人讽刺谷殿明:“你老谷光费维修算啥学雷锋,有本事配件也免费?”谷殿明听到这话,把心一横,从1998年3月5日开始,对外正式宣布实实在在学雷锋,连配件也免费提供。
一个两个配件不值钱,成千上成台灶具的配件,那就是数量可观的“真金白银”。据不完全测算,从1997年以来,谷殿明和员工给市民免费修灶具,人工费用不算,光是配件一项,13年来已用去了100多万元。
在谷殿明办公室的一角,堆放着几大摞齐膝高的本子,那是专门提供给前来免费修灶市民的留言登记本。翻开登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姓名、地址、意见和建议等内容,里面充满了老百姓对免费修灶的溢美之词。记者数了数,本子已有207本,堆起来有一人多高。
“前些年社会上确实有些人对我冷嘲热讽,近几年见我确实坚持做下来了,闲话少了,赞扬的话就多了。”谷殿明说,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,只要是真心实意做好事,不搞花架子,最终会获得社会的认可。在这个转变过程中,家人的变化最明显。现在,谷殿明儿子和孙子们看到老百姓对大世界的信任,争先恐后加入了学雷锋“阵营”。
“这些是对我做好事的肯定,也是对雷锋精神的肯定。今年我60多岁了,只要能活一天,也要宣传一天雷锋,争取让全社会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学雷锋做好事!”
当雷锋精神碰上商业操作
在郑州市中原路沿街商铺中,二七燃气具大世界是一处独特的风景:店门外铺着醒目的红地毯,摆着花篮,门头上吊着串串红灯笼,衬得“讲文明、学雷锋”几个大字分外醒目。一个钛金镶边大红展示牌约有两平方米大小,上面记录了两行数字:一行是学雷锋的天数,一行是免费维修灶具的台数。
从1997年3月5日开始正式承诺学雷锋,谷殿明麾下的二七燃气具大世界,成立了70人队伍的雷锋班,员工统称“雷锋战士”,谷殿明自封“雷锋班长”。自此,燃气具大世界是学雷锋的企业,也是宣传发扬雷锋精神的“阵地”。
大世界每天早起开门后第一件事,就是摆放“讲文明、学雷锋”的宣传匾牌。每天更新展示版上维修灶具天数、台数。然后全体“雷锋战士”升国旗、做早操、合唱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。办公室办理学雷锋园地,雷锋书籍阅览室,使每个员工从思想上得到认可,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。
在老谷的燃气具大卖场里,四壁悬挂的不是产品介绍,而是大幅的学雷锋宣传,以及“天天都是雷锋日,我们愿做活雷锋”的斗大标语,让每个光顾的市民,不知不觉间重温了一遍雷锋精神。
在招工时,谷殿明也有个不同的“嗜好”,那就是爱招农村的孩子。“我本人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,对农村娃子有很深的感情,他们来城里找活做工不容易,得多给他们提供机会。再一个原因,就是农村娃子们吃苦耐劳不娇气,在思想上也容易接受我学雷锋的经营理念。”
通过多年的学雷锋实践,谷殿明还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管理经验,姑且可以称之为“雷锋式企业管理制度”,如雷锋事迹教育的培训体制、“雷锋班”式的上下级职务体系、每天一结账从不拖欠职工工资的“日薪制”等等,都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和褒奖。其中不少“发明创造”,都贴着谷殿明学雷锋的独特个性标签。
雷锋精神到底该咋学?
有细心人算了一笔帐:在13年间的4745个日子里,谷殿明带领手下员工,为市民免费维修灶具103655台,光是用去的免费配件,价值超过100万元。这些灶具首尾相接,累计长度达100多公里。
与学雷锋的“出手阔绰”相比,谷殿明的生活却很俭朴。一双老棉鞋,一身粗布衣,不抽烟不嗜酒。他的办公室墙上,悬挂的没有名人字画,满墙全是镜框,里面镶嵌着他历年学雷锋的先进事迹报道。
谷殿明的办公桌边,还摆放着七八个塑料袋,里面装着从老家农村搜集来的瓜果种籽。他说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”,这些种籽种到地里,吃的瓜果都不用到市场上买了。
谷殿明从不把学雷锋当成累赘,也从不把吃喝玩乐看作享受,办公室简陋得透出贫困的色彩。但他笑得开心,能够感染身边的任何人。
对于学雷锋与做生意的关系,谷殿明也有着深刻的独特见解。谷殿明说,在不少人眼中,学雷锋和做生意好像是两码事,因为学雷锋要求人们自我约束,自觉地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得到快乐,做生意得追求利益最大化,市场经济条件下,这两个看似水火不相容的概念,实际上能够相辅相成,融会贯通。
“一个企业家只关心自己的财务报表显然不行,还必须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。社会效益也会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”。初中毕业的谷殿明,很传奇地找到了雷锋精神与市场的契合点。
谷殿明认为,在市场经济的运行理念中,同样蕴涵着与雷锋精神相通的因素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,不仅不应掩盖雷锋精神的光彩,反而更需要呼唤雷锋精神。
“学雷锋要脚踏实地,要结合自身实际,推出实在可行的服务项目。我做燃气具生意,可以为市民免费修理灶具。同样道理,卖电视机的免费给市民修理电视机,卖电动车免费给市民修车,都是在学雷锋做好事。如果各行各业都能从身边事做起,社会上就会遍地是雷锋,雷锋精神就会蔚然成风。”
回首创业岁月,细数商海沉浮,不少人惊奇地发现,和老谷最初一起来郑州做燃气具生意的个体户几乎找不到了,只有老谷的燃气具大世界,在中原商贸大战的枪林弹雨中“我自巍然不动”,许多人宁可花钱坐出租车也要找老谷修灶具,这不得不归功于老谷学雷锋换来的“群众基础”。如今,老谷的企业在郑州乃至河南的燃气具行业,也占据着相当的市场份额,企业效益和美誉度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。
在谷殿明的办公桌上,写着他对“生意经”看法。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《民营企业应成为学雷锋的主力军》。在文字中,老谷屡屡提及的就是雷锋精神、诚实守信等字眼。至于各类营销手段和活动,一条都没有涉及。
“只要诚信经营,只要坚持学雷锋,我的企业不怕竞争。”谷殿明说这话的时候,显得底气十足。“我永远要向雷锋同志看齐!生命不息,学雷锋不止!”